首页 > 中心中心

为中国十五冶65岁庆生·工程巡礼

    

阳春三月,大地复苏,万木争荣,在这播种希望的季节,中国十五冶即将迎来她的65年华诞。65年光辉岁月,十五冶人始终以“与客户共发展,与员工共成长,与社会共和谐”为使命,秉承“开得动,打得响,过得硬”的企业精神,将一项项宏伟的蓝图雕刻成精美的建筑作品,谱写出了一曲又一曲动人的乐章,在海内外充分展示了中国建筑业铁军风采。

结缘三座城市

长沙、黄石、武汉,三座城市与中国十五冶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仅见证着中国十五冶的发展壮大,也传唱着一段段铁军精神的传奇。

1953年公司在长沙成立之初,施工现场条件极其艰苦,没有房屋,就在杂草丛生的施工现场搭起毛竹草棚;没有自来水,就喝河水;没有运输工具,就人拉肩扛建筑材料……十五冶人以战天斗地的豪情艰苦创业,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建成了我国第一座250T/D钨选矿——瑶岗仙钨矿。

1955年,公司承建了国家156项重点工程之一的601厂(株洲硬质合金厂)和江西省大吉山钨矿这两项由苏联设计的引进工程。广大技术人员虚心学习苏联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大技术革新和推广,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作风,大力开展劳动竞赛,顺利完成了两项重点工程的建设。刘少奇、董必武、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601工地时,高度赞扬了我公司打硬仗的作风。

1965年10月5日,公司机关奉命从湖南长沙搬迁到湖北黄石,拉开了挥师鄂东、大建大冶铜基地的序幕。在公司搬迁至湖北后的10年里,广大职工主动克服“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排除干扰,矢志不渝坚持生产,先后建成了日产4000吨的铜录山矿、日采3500吨的丰山铜矿、年产6万吨的大冶有色硫酸二系列等大型厂矿。

1975年,为了抓住有利时机,抢滩大武汉,为我国钢铁工业做出更大贡献,公司本着为国争光、迎难而上的精神,大胆向冶金部请战,承接了从西德引进成套设备的武钢一米七轧机工程(“0七工程”)连铸车间。虽然比其他施工单位晚一年进场,但5000余施工人员“零点起步”,上下一心大打“争气”仗,艰苦奋斗2年多,圆满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土建和安装工程都被评为优良,其中,液压系统被“0七”指挥部评为“样板工程”。公司因此被命名为“大庆式企业”。

载誉三大铜基地

从上世纪70年代末承建国内第一个引进的江西贵溪冶炼厂,到90年代承建安徽铜陵金隆41万吨铜冶炼工程,再到2005年承建山东阳谷祥光铜冶炼厂,中国十五冶充分展示了在冶炼工程建设领域特别是铜冶炼工程建设领域排头兵的风采。

1978年5月,公司承接了规模大、建设内容完整、技术难度高,从芬兰、日本引进的大型现代化有色冶炼项目——贵溪冶炼厂。公司科学规划,狠抓形象进度,实行经济责任制,3800名职工日夜奋战,只用20个月时间就建成了原定38个月工期的大型铜冶炼厂,获全优样板工程11个,全优工程27个,扬威江西铜基地。

上世纪90年代,公司进入铜陵市场,先后承建了铜陵有色金隆冶炼厂一期工程、金隆21万吨技改工程、金隆35万吨挖潜改造工程等30余项国家及省市级重点工程。在铜陵有色金隆冶炼厂工程建设期间,公司群策群力,集结力量,采取倒排工期,分段实施的超常规施工举措,还提出“占满时间,占满空间”的施工口号,一干就是400多个日日夜夜,在短时间内建成了一座现代化冶炼厂。

2005年,在承建山东阳谷祥光铜冶炼工程时,公司确定了“高起点、高目标、高水平、高速度,出人才、出经验、出业绩、出效益”的“四高、四出”目标,内强管理,外塑形象,圆满完成了当时为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双闪”冶炼工艺的工程建设任务。

名扬华夏竞风流

1990年承建的武汉阳逻电厂一期工程,为公司进军能源市场开辟后续施工任务奠定了基础。同年,公司还承接了湖北黄冈田镇水泥厂,又为公司在建材行业扩展了一片新天地。1993年6月中标的广深高速公路工程,揭开了公司进入高等级公路施工的序幕。这一时期,公司在建筑施工领域突破了地域界限,逐步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全方位参与国内外建筑市场竞争。

新世纪以来,公司坚持以市场为龙头,在冶炼、矿山、电力等行业的传统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并充分发挥资质优势,不断拓展新的市场领域。公司通过持续改善工程管理,开展工程创优活动,不断提升施工组织能力,获得了8项鲁班奖、100余项省部级及以上优质工程,大大提升了公司的品牌影响力。

“一带一路”亮名片

2000多年前,东起华夏,西及古罗马的“古丝绸之路”,曾是连接我国与亚欧各国的贸易通道。两千年后的今天,“新丝路”依旧生机勃勃,交流空前频繁。站在中国与世界命运的新交汇点,中国十五冶紧跟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坚定前行,走向世界。

中国十五冶的海外之旅始于1958年。当时,中国十五冶奉命建设新中国最早的大型援外项目越南古定铬铁矿采选工程,打响了海外建设的第一仗。

1992年,巴基斯坦政府投资开发的第一个金属矿山开采项目山达克铜矿正式动工兴建,中国十五冶受命承建。该项目于1995年9月产出第一炉粗铜,结束了巴基斯坦无铜工业的历史,得到了中巴各方的广泛赞誉。

随后,中国十五冶继续在海外项目建设中屡屡建功。2000年,中国十五冶参与赞比亚谦比希铜矿建设,2003年7月该矿正式投产,为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的起步奠定了基础。

中国十五冶适时吹响了大举向海外进军的号角,并广泛与各大企业集团接洽,利用多领域的施工资质,寻求优势互补,海外项目开拓迅速开花结果,哈萨克斯坦电解铝厂、沙特水泥厂、苏丹水泥厂、埃塞俄比亚水泥厂、阿尔及利亚高速公路、安哥拉K.K.社会住房项目、缅甸达贡山镍冶炼厂、博茨瓦纳电厂、吉尔吉斯斯坦黄金选矿厂、俄罗斯铁矿厂、白俄罗斯纸浆厂、哈铜巴夏库铜选厂、厄瓜多尔米拉多铜矿等一大批项目建设合同纷至沓来,呈现出厚积薄发的良好态势。

目前,中国十五冶已经在海外31个国家承接了300余亿元的施工任务,足迹遍布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其中建成的赞比亚15万吨粗铜冶炼厂、刚果(金)希图鲁铜矿、缅甸达贡山镍矿、蒙古图木尔廷——敖包锌矿刚果(金)SICOMINES铜钴矿采选冶一期工程5项工程荣获境外工程鲁班奖。十五冶人以一份份响当当的成绩单不断刷新着国外对中国建筑铁军的认识。

铁军精神代代传

65年春华秋实,曾经的艰辛与荣耀缤纷交错,成就了浓墨重彩的十五冶发展史;65年峥嵘岁月,曾经的追求与探索波澜壮阔,演绎着无数十五冶人的英雄本色。一代代十五冶人始终传承“开得动、打得响、过得硬”的企业精神南征北战,无往不胜;攻坚克难,奋斗不止,以铁军的担当绘就了一副恢弘壮美的创业画卷。

忆往昔,公司20世纪50年代初创时期,生产及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工人们吃干笋、住杉皮棚,施工中人拉肩扛,手工操作,但他们硬是凭着这股铁军精神,在芙蓉之国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施工任务。

在武钢连铸车间的施工中,员工至始至终保持旺盛的干劲,工作不讲时间,劳动不计报酬,“八小时内拼命干,八小时外做贡献”,在该工程施工中打响了威名。

在贵溪冶炼厂大干时,员工几乎没有节假日,在雨水淹没了公路,交通不畅的情况下,员工坚持徒步到工地上班。在气温高达40度的夏天,工人们每天坚持9—10个小时,奋斗在灼热的设备上进行安装,最后顺利完成了我国最大的铜冶炼厂——贵溪冶炼厂的建设。

这种精神在新时代也得到了传承,在号称有“死亡之海”之称的新疆罗布泊,十五冶人战风沙、斗严寒,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始终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终于让一座现代化的钾肥生产基地巍然屹立。

在蒙古,由于该国物资匮乏,十五冶人拼凑散户车辆,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跨国运输大队,在没有道路的条件下,在零下数十度的低温里,以新时代的“愚公移山”精神,运回了施工材料,并苦干加巧干,圆满完成了前国家主席胡锦涛“要把敖包锌矿建成中蒙合作的典范工程”的嘱托。

在缅甸达贡山,员工们战天斗地,开山拓路,克服当地湿热的天气和简陋的施工条件,以坚韧顽强的精神完成了工程建设,创造了建筑奇迹。



现在,在这股铁军精神的支撑下,建筑奇迹在全国各地、大洋彼岸不断上演,带领十五冶人铸就了一座座时代的丰碑。

阳春三月,大地复苏,万木争荣,在这播种希望的季节,中国十五冶即将迎来她的65年华诞。65年光辉岁月,十五冶人始终以“与客户共发展,与员工共成长,与社会共和谐”为使命,秉承“开得动,打得响,过得硬”的企业精神,将一项项宏伟的蓝图雕刻成精美的建筑作品,谱写出了一曲又一曲动人的乐章,在海内外充分展示了中国建筑业铁军风采。

结缘三座城市

长沙、黄石、武汉,三座城市与中国十五冶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仅见证着中国十五冶的发展壮大,也传唱着一段段铁军精神的传奇。

1953年公司在长沙成立之初,施工现场条件极其艰苦,没有房屋,就在杂草丛生的施工现场搭起毛竹草棚;没有自来水,就喝河水;没有运输工具,就人拉肩扛建筑材料……十五冶人以战天斗地的豪情艰苦创业,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建成了我国第一座250T/D钨选矿——瑶岗仙钨矿。

1955年,公司承建了国家156项重点工程之一的601厂(株洲硬质合金厂)和江西省大吉山钨矿这两项由苏联设计的引进工程。广大技术人员虚心学习苏联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大技术革新和推广,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作风,大力开展劳动竞赛,顺利完成了两项重点工程的建设。刘少奇、董必武、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601工地时,高度赞扬了我公司打硬仗的作风。

1965年10月5日,公司机关奉命从湖南长沙搬迁到湖北黄石,拉开了挥师鄂东、大建大冶铜基地的序幕。在公司搬迁至湖北后的10年里,广大职工主动克服“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排除干扰,矢志不渝坚持生产,先后建成了日产4000吨的铜录山矿、日采3500吨的丰山铜矿、年产6万吨的大冶有色硫酸二系列等大型厂矿。

1975年,为了抓住有利时机,抢滩大武汉,为我国钢铁工业做出更大贡献,公司本着为国争光、迎难而上的精神,大胆向冶金部请战,承接了从西德引进成套设备的武钢一米七轧机工程(“0七工程”)连铸车间。虽然比其他施工单位晚一年进场,但5000余施工人员“零点起步”,上下一心大打“争气”仗,艰苦奋斗2年多,圆满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土建和安装工程都被评为优良,其中,液压系统被“0七”指挥部评为“样板工程”。公司因此被命名为“大庆式企业”。

载誉三大铜基地

从上世纪70年代末承建国内第一个引进的江西贵溪冶炼厂,到90年代承建安徽铜陵金隆41万吨铜冶炼工程,再到2005年承建山东阳谷祥光铜冶炼厂,中国十五冶充分展示了在冶炼工程建设领域特别是铜冶炼工程建设领域排头兵的风采。

1978年5月,公司承接了规模大、建设内容完整、技术难度高,从芬兰、日本引进的大型现代化有色冶炼项目——贵溪冶炼厂。公司科学规划,狠抓形象进度,实行经济责任制,3800名职工日夜奋战,只用20个月时间就建成了原定38个月工期的大型铜冶炼厂,获全优样板工程11个,全优工程27个,扬威江西铜基地。

上世纪90年代,公司进入铜陵市场,先后承建了铜陵有色金隆冶炼厂一期工程、金隆21万吨技改工程、金隆35万吨挖潜改造工程等30余项国家及省市级重点工程。在铜陵有色金隆冶炼厂工程建设期间,公司群策群力,集结力量,采取倒排工期,分段实施的超常规施工举措,还提出“占满时间,占满空间”的施工口号,一干就是400多个日日夜夜,在短时间内建成了一座现代化冶炼厂。

2005年,在承建山东阳谷祥光铜冶炼工程时,公司确定了“高起点、高目标、高水平、高速度,出人才、出经验、出业绩、出效益”的“四高、四出”目标,内强管理,外塑形象,圆满完成了当时为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双闪”冶炼工艺的工程建设任务。

名扬华夏竞风流

1990年承建的武汉阳逻电厂一期工程,为公司进军能源市场开辟后续施工任务奠定了基础。同年,公司还承接了湖北黄冈田镇水泥厂,又为公司在建材行业扩展了一片新天地。1993年6月中标的广深高速公路工程,揭开了公司进入高等级公路施工的序幕。这一时期,公司在建筑施工领域突破了地域界限,逐步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全方位参与国内外建筑市场竞争。

新世纪以来,公司坚持以市场为龙头,在冶炼、矿山、电力等行业的传统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并充分发挥资质优势,不断拓展新的市场领域。公司通过持续改善工程管理,开展工程创优活动,不断提升施工组织能力,获得了8项鲁班奖、100余项省部级及以上优质工程,大大提升了公司的品牌影响力。

“一带一路”亮名片

2000多年前,东起华夏,西及古罗马的“古丝绸之路”,曾是连接我国与亚欧各国的贸易通道。两千年后的今天,“新丝路”依旧生机勃勃,交流空前频繁。站在中国与世界命运的新交汇点,中国十五冶紧跟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坚定前行,走向世界。

中国十五冶的海外之旅始于1958年。当时,中国十五冶奉命建设新中国最早的大型援外项目越南古定铬铁矿采选工程,打响了海外建设的第一仗。

1992年,巴基斯坦政府投资开发的第一个金属矿山开采项目山达克铜矿正式动工兴建,中国十五冶受命承建。该项目于1995年9月产出第一炉粗铜,结束了巴基斯坦无铜工业的历史,得到了中巴各方的广泛赞誉。

随后,中国十五冶继续在海外项目建设中屡屡建功。2000年,中国十五冶参与赞比亚谦比希铜矿建设,2003年7月该矿正式投产,为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的起步奠定了基础。

中国十五冶适时吹响了大举向海外进军的号角,并广泛与各大企业集团接洽,利用多领域的施工资质,寻求优势互补,海外项目开拓迅速开花结果,哈萨克斯坦电解铝厂、沙特水泥厂、苏丹水泥厂、埃塞俄比亚水泥厂、阿尔及利亚高速公路、安哥拉K.K.社会住房项目、缅甸达贡山镍冶炼厂、博茨瓦纳电厂、吉尔吉斯斯坦黄金选矿厂、俄罗斯铁矿厂、白俄罗斯纸浆厂、哈铜巴夏库铜选厂、厄瓜多尔米拉多铜矿等一大批项目建设合同纷至沓来,呈现出厚积薄发的良好态势。

目前,中国十五冶已经在海外31个国家承接了300余亿元的施工任务,足迹遍布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其中建成的赞比亚15万吨粗铜冶炼厂、刚果(金)希图鲁铜矿、缅甸达贡山镍矿、蒙古图木尔廷——敖包锌矿刚果(金)SICOMINES铜钴矿采选冶一期工程5项工程荣获境外工程鲁班奖。十五冶人以一份份响当当的成绩单不断刷新着国外对中国建筑铁军的认识。

铁军精神代代传

65年春华秋实,曾经的艰辛与荣耀缤纷交错,成就了浓墨重彩的十五冶发展史;65年峥嵘岁月,曾经的追求与探索波澜壮阔,演绎着无数十五冶人的英雄本色。一代代十五冶人始终传承“开得动、打得响、过得硬”的企业精神南征北战,无往不胜;攻坚克难,奋斗不止,以铁军的担当绘就了一副恢弘壮美的创业画卷。

忆往昔,公司20世纪50年代初创时期,生产及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工人们吃干笋、住杉皮棚,施工中人拉肩扛,手工操作,但他们硬是凭着这股铁军精神,在芙蓉之国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施工任务。

在武钢连铸车间的施工中,员工至始至终保持旺盛的干劲,工作不讲时间,劳动不计报酬,“八小时内拼命干,八小时外做贡献”,在该工程施工中打响了威名。

在贵溪冶炼厂大干时,员工几乎没有节假日,在雨水淹没了公路,交通不畅的情况下,员工坚持徒步到工地上班。在气温高达40度的夏天,工人们每天坚持9—10个小时,奋斗在灼热的设备上进行安装,最后顺利完成了我国最大的铜冶炼厂——贵溪冶炼厂的建设。

这种精神在新时代也得到了传承,在号称有“死亡之海”之称的新疆罗布泊,十五冶人战风沙、斗严寒,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始终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终于让一座现代化的钾肥生产基地巍然屹立。

在蒙古,由于该国物资匮乏,十五冶人拼凑散户车辆,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跨国运输大队,在没有道路的条件下,在零下数十度的低温里,以新时代的“愚公移山”精神,运回了施工材料,并苦干加巧干,圆满完成了前国家主席胡锦涛“要把敖包锌矿建成中蒙合作的典范工程”的嘱托。

在缅甸达贡山,员工们战天斗地,开山拓路,克服当地湿热的天气和简陋的施工条件,以坚韧顽强的精神完成了工程建设,创造了建筑奇迹。

现在,在这股铁军精神的支撑下,建筑奇迹在全国各地、大洋彼岸不断上演,带领十五冶人铸就了一座座时代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