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未来中国铜需求仍将在合理区间继续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新城镇化建设、电网投资、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等因素将在建筑、电力、交通等传统领域拉动新一轮铜需求增长。此外,“中国制造2025”“国家大气污染防治任务”等国家政策也利好用铜,而“铜网箱海水养殖”“空气源热泵”等新应用领域则将为铜开辟新的市场和机遇。
回望2017年,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且复杂的变化,我国发展也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变化,有色金属行业总体坚持稳中求进的基调,坚持端正发展观念,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而这一年的铜产业,总体呈现出生产平稳运行、价格振荡上涨、效益持续向好的态势,但是,资源短缺、创新不足、融资困难等结构性矛盾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产业发展持续向好的基础有待进一步巩固。
2017年前10个月,我国精炼铜产量737.1万吨,同比增长6.3%;铜精矿金属量141.6万吨,同比增长4.5%;铜材(包括企业之间重复统计)产量1635.5万吨,同比增长3.3%。1~10月,我国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额为245.1亿美元,同比增长14.9%;进口量为376万吨,同比下降7.8%。我国铜精矿进口额为203.3亿美元,同比增长23.0%;铜精矿进口实物量为1393万吨,同比增长2.9%。进口废杂铜302.3万吨,同比增长12.3%;进口精铜258.5万吨,同比下降13.6%。尽管进出口方面大多呈放缓或下降趋势,但中国仍然是全球铜的生产和消费主要驱动力。
从消费方面看,我国铜的主要终端消费市场保持增长。其中,空调、光电器件、锂离子电池的增长,拉动了铜的消费。从结构方面看,铜箔、铜线束、集成电路框架材料等高技术产品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产品质量也在不断地提高,有力地促进了产品结构的优化。同时,优势企业境外铜资源开发利用迈出了新步伐,进一步提升了境外原料供应能力。
在过去的2017年里,中国铜工业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三去一降一补”的任务落到实处,不断夯实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坚持结构调整,加强自主创新;坚持协同发展,不断扩大应用;坚持国际合作,实现共赢发展;坚持科学发展,打造绿色产业。
发展不停 创新不止
采选冶、加工、再生等方面多手抓多手硬
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备受瞩目、意义重大、地处雪域高原的普朗铜矿,一期采选工程投料试车仪式于2017年3月16日举行。普朗铜矿是亚洲最大斑岩铜矿山,被列入全国47个整装勘查区之一和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
五矿有色金属控股有限公司铜铅锌产业基地项目是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酝酿和成型的,立足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市现有产业基础,集合各方力量倾力打造,将实现“老企业退城入园、湘江流域环保治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机结合,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作为铜产业的重要一环,我国铜加工业的发展成就更加令人瞩目。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铜及铜加工材的生产国与消费市场,铜加工材的年度产量(实物量)占到世界铜加工材总产量的60%以上。我国铜加工行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产量增速放缓,产品结构变动不大;二是华东引领发展,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三是进出口贸易量下降,有触底企稳迹象;四是经营效益出现好转,行业景气有所回升。
此外,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了《关于印发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2017年8月10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征求意见稿)》。以2016年数据测算,当年进口废杂铜总量为335万吨(实物量),其中六类废料和七类废料的含铜量分别大约为80万吨和30万吨。
多种迹象表明,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乘“一带一路”东风
让铜工业更有多样性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企业国际产能合作步伐加快,中国与世界铜产业的合作交流更加紧密,为合作双方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更加明显。通过努力,为推动包容、和谐、互利、共享的合作交流,增添新动能。
作为铜陵有色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国外矿山工程,米拉多铜矿露天剥离工作自开工以来,进展很快。“一带一路”倡议促成了厄瓜多尔成为中国在南美的“丝路驿站”,共建共商共享的核心思想,各方力量共同努力把米拉多铜矿项目建设成为世界矿业的典范和厄瓜多尔民众的骄傲,为当地民众带来福祉。
从“黄金巨头”升级为“有色航母”的紫金矿业,发展态势同样良好,海外项目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项目并购后,紫金矿业联合艾芬豪公司对该矿南部加大勘查力度,截至2017年10月,新增资源储量1200多万吨,特别是卡库拉矿段探获平均品位接近6%的高品位铜矿。卡莫阿铜矿已成为非洲铜资源储量最大的铜矿,是全球罕见的超大型铜矿,具备建成世界一流铜矿的条件。2017年11月9日,位于刚果(金)的卡莫阿铜业公司卡库拉铜矿斜坡道工程正式开工,争取2020年实现卡莫阿铜业公司一期工程建成投产。
紫金矿业副总裁方启学曾说过,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努力探索适合企业自身实际的国际化发展之路,企业就完全可能成功。此外,他还表示,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国对矿产资源的依赖程度依然很高,地质勘探、科技创新和全球化是中国矿业的必然选择。
一切正如十九大报告所强调的,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加大环保力度 拒绝污染
让“有色”更绿色
2017年上半年,国内再生铜产量已达135万吨,同比增加8%,国内废铜回收量已经接近矿产铜。“十三五”期间,我国电器电子产品、汽车、建筑等领域的用铜都将进入报废高峰期,预计2020年,国内铜废料产生量约为280万吨。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提起有色行业,人们很容易把它和“高能耗、高污染、脏乱差”联系起来。如今,我国的有色金属企业通过努力,正在积极扭转这一固有印象。
江铜集团董事长龙子平表示,企业靠粗放式增长必将难以为继,绿色可持续才是企业的发展之道,比起铜产能,江铜更看重的是成为行业的绿色发展标杆。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江铜集团将绿色环保视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十八大以来,江铜集团累计投入环保项目建设资金18.34亿元,每年环保运行费用16亿元以上。
据了解,中铝集团严格坚持环保优先,秘鲁铜矿中标之后,矿山工程尚未动工,就先建起了污水处理厂,使当地长达80年的水污染得到有效治理;之后又修建新城镇,把1000多户矿区居民从海拔4500多米的山顶整体搬迁到了新城镇。中铝秘鲁铜矿历经政府换届,但中铝的项目始终得到支持,开矿所需460个许可证全部提前顺利获取。
易门铜业10万吨粗铜环保高效技改项目成功投产,铜陵有色金隆铜业清污分流项目改造成效初显,环保部印发《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管理规定(试行)》,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各地……环保问题,开工就没有回头箭。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新时代矿业开发务必与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度统一,任何粗放的、对环境产生重要影响且不能修复的矿业开发行为将没有立足之地,必将受到政治、经济和法律的严厉制裁,但矿山开发绝不是破坏环境的代名词。” 紫金矿业集团董事长陈景河认为。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精准扶贫 共同发展
铜企践行社会责任
十八大以来的5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这背后也有铜企的支持与爱心。
创新帮扶思路、拓展帮扶渠道,开创外资企业参与迪庆州精准扶贫事业先河的特殊帮扶,中铜云铜与泰克公司联合为羊拉乡学前教育送上爱心物资;近几年,江铜集团用于扶贫、救灾、助学和慈善救济、道路改造等社会公益事业的捐助达1亿多元,荣获江西省首届“赣鄱慈善奖”;铜陵有色集团公司领导也曾在酷暑高温之时,前往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钱铺乡开展了扶贫工作调研,了解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指导下一步扶贫攻坚……当企业有了较好的发展,自然要回馈社会,精准扶贫也是为了更好地共同发展,也体现了国有企业的担当。
在海外,我国企业同样展现了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的风采,惠及民众,为履行社会责任所作出的努力也得到了广泛的见证和认可。
其实,在海外开展工作,不仅代表了一家公司的工作实力和精神面貌,更多地则是作为“中国企业”去与当地政府、民众交涉,点点滴滴尽显中国企业、中国人的工作能力与综合素养。作为负责任的金属矿业企业,五矿资源(MMG)、华刚矿业、铜陵有色等企业在其运营的矿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力求与矿区所在地共享矿业带来的经济繁荣,为未来矿业的纵深发展铺好前进的道路。我国“走出去”的企业以极高的热忱参与到采矿当地社区事务和经济建设中去,在社区基建、农业、医疗、就业、教育、体育等各个方面体现担当与负责任的态度,实现企业反哺社会,使得企业属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带动区域共同发展,为当地人的生活带来好的变化,也促进了矿山生产工作的平稳运行。
地企合作 共享成果
让铜工业开上“快车道”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十九大报告强调,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例如,湖北省黄石市以“培育千亿元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为战略布局,于2017年5月与中铝集团签订高精铜板带箔项目合作及增资协议,延长铜精深加工产业链;于2017年6月与中国有色集团签署项目投资合作协议,计划投资总额为23.5亿元。
例如,甘肃省金昌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建武表示,金昌市和金川集团公司将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主动融入全国乃至全球科技大潮中,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能力协同、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为原则,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化地企合作,秉承光荣传统,弘扬拼搏精神,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为金川科技创新、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7年12月28日,金龙集团重组签约暨年产8万吨精密铜管铜合金管项目投产仪式在重庆万州举行。此次进一步进行重组后,金龙集团将进一步扩大有效产能,争取在重组后实现上市。对于当地而言,除了贡献税收,还将提供就业岗位,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据悉,中国铜业与东川区政府签订矿山整合升级战略合作协议,海亮集团与兰州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重庆市江津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对于与企业的合作,当地政府都会以更加优惠的政策、积极的姿态,全力支持项目的建设,与企业携手合作、共谋发展,在双赢中共享成果。
未来中国铜需求仍将在合理区间继续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新城镇化建设、电网投资、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等因素将在建筑、电力、交通等传统领域拉动新一轮铜需求增长。此外,“中国制造2025”“国家大气污染防治任务”等国家政策也利好用铜,而“铜网箱海水养殖”“空气源热泵”等新应用领域则将为铜开辟新的市场和机遇。
虽然当前行业运行稳中趋好,但困扰行业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是创新能力不足,高精尖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二是产业结构未完全优化,部分冶炼和中低端加工行业产能过剩,企业长期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三是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财务成本居高不下,债务负担沉重;四是行业的环保压力越来越大,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行百里者半九十。未来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此过程中,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就是推动铜工业继续向好发展,为有色金属行业、社会效益、国家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有色金属工业强国目标铿锵前行。